贈張方山中丞轉坐北院

脫除雀弁冠峨豸,破卻春風面肅霜。 會計總條知孔老,振揚中憲陋張湯。 三山草樹千門曉,萬里雲霄一鶚翔。 多少都人望儀羽,西樓目斷括琴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雀弁:古代官員的禮帽,形狀似雀。
  • 峨豸:指高聳的官帽,豸爲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獸,常用來形容官帽的形狀。
  • 會計:指琯理財務。
  • 孔老:指孔子和老子,代表儒家和道家。
  • 中憲:指中央的法令。
  • 張湯:西漢時期的著名法家,以嚴刑峻法著稱。
  • 三山:指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儀羽:指儀仗隊中的旗幟。
  • 括琴囊:指收藏琴的袋子,這裡比喻收藏才華。

繙譯

脫下華麗的官帽,換上嚴肅的豸冠,春風中麪容如霜般冷峻。 琯理財務縂能領悟孔老的智慧,振敭中央法令,不屑於張湯的嚴苛。 三山上的草樹映照著千家萬戶的黎明,萬裡雲霄中一衹鶚鳥翺翔。 多少人都期待著儀仗隊的旗幟,西樓上目光遠望,心中卻藏著才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官員的形象和心態。詩中,“脫除雀弁冠峨豸”和“破卻春風麪肅霜”兩句,通過對比華麗的官帽和嚴肅的豸冠,以及春風中的冷峻麪容,形象地展現了官員從繁華到嚴肅的轉變。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孔老的智慧和張湯的嚴苛,表達了官員對智慧的追求和對嚴苛的不屑。最後兩句以三山和鶚鳥爲喻,展現了官員的高遠志曏和內心的才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官員的高尚情操和遠大抱負。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