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 梁寅
山翁自愛縕袍寬,白髮尤宜制鶡冠。 蓬巷三年貧不病,竹書一篋老仍看。 䲭鴉亂噪丹楓晚,鸞鳳稀來翠柏寒。 渺渺江湖交友絕,空聞渤海沸狂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緼袍:用亂麻作絮的袍子,貧者所服。
  • 鶡冠:用鶡鳥羽毛裝飾的冠,古代多爲隱士所戴。
  • 蓬巷:指簡陋的巷子。
  • 竹書:指書籍。
  • 䲭鴉:即貓頭鷹,這裡泛指鳥類。
  • 丹楓:紅色的楓葉。
  • 鸞鳳:傳說中的神鳥,比喻高貴或有才德的人。
  • 翠柏:常綠的柏樹,象征堅貞。
  • 渺渺:形容遙遠或深遠。
  • 渤海:中國東北的一個大海,這裡可能指政治動蕩。

繙譯

山中的老人自愛穿著寬松的麻袍,白發之人尤其適郃戴著簡樸的鶡冠。 在簡陋的巷子裡生活三年,貧窮卻未生病,一箱書籍陪伴著老去的時光。 傍晚時分,貓頭鷹在紅楓樹上亂叫,而高貴的鸞鳳卻難得一見,衹在寒冷的翠柏間。 遙遠的江湖中,朋友已經斷絕聯系,衹能聽到渤海那邊政治動蕩的狂瀾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居山中的老人,他雖然生活貧寒,但精神世界豐富,自得其樂。詩中通過“緼袍寬”、“鶡冠”、“竹書”等意象,展現了老人的簡樸生活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隱喻了社會的動蕩和個人的孤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疏離感。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爲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爲“樑五經”,著有《石門詞》。《明史》有傳。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