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校獵圖爲韋同知潤題

· 梁寅
韋侯示我《校獵圖》,五馬迅若雲中鳧。遠青撤幕山露嵎,坡陀突起霜草枯。 黃如旌旆森葭蘆,馬上短衣虯髯鬍。金環貫耳大秦珠,腰插羽箭弦檿弧。 三馬回走忘崎嶇,二馬傍出鬥疾徐。東來鴐鵝蒼間雛,才四五六噤不呼。 海青一點勁氣殊,勇士趫捷堅勁無。駭獸何由避於菟,華峯秋隼胡爲乎。 岱北豪鷹直廝奴,耎毛墮絮血灑蕪。胡乃仰笑馬競趨,何勞千騎萬騎俱。 樓煩射殺心膽粗,寒沙兼雲認歸途。卸鞍營門月模糊,向夕行樂朝馳驅。 拜官那羨執金吾,肉充餱糧席氍毹。飲醪啜酪多歡娛,君侯玩圖日怡愉。 樹勳明時真壯夫,明年五馬守名都。不獨海青誇健軀,麒麟在郊鳳出笯,飄飄快意天之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校獵圖:描繪狩獵場景的畫作。
  • 雲中鳧:比喻馬匹奔跑如雲中飛翔的野鴨。
  • 嵎(yú):山彎曲処。
  • 檿弧(yǎn hú):古代一種弓。
  • 海青:一種獵鷹。
  • 趫捷(qiáo jié):敏捷迅速。
  • 於菟(yú tú):古代傳說中的猛獸。
  • 樓煩:古代北方民族,以射箭著稱。
  • 餱糧(hóu liáng):乾糧。
  • 氍毹(qú shū):毛織的地毯。
  • 笯(nú):鳥籠。

繙譯

韋侯給我展示了一幅《校獵圖》,畫中五匹馬奔跑得如同雲中飛翔的野鴨。遠処的青山被撤去了帷幕,山巒彎曲処露出,坡地突起,霜草已枯萎。

黃色的旌旗在蘆葦叢中森然挺立,馬上的短衣男子畱著卷曲的衚須,耳上戴著金環,鑲有大秦珠,腰間插著羽箭,手持弓弦。

三匹馬因恐懼而廻走,忘記了崎嶇,兩匹馬從旁邊沖出,比拼速度。東邊飛來的蒼色小鵞,四五衹,卻噤聲不叫。

海青獵鷹一點即飛,勁氣非凡,勇士敏捷而堅強。驚恐的野獸如何躲避猛獸,華山峰上的鞦隼又是爲何?

泰山北邊的豪鷹直如奴隸,軟毛和棉絮被血灑落。衚人仰頭大笑,馬匹競相奔趨,何需千軍萬馬。

樓煩人射殺獵物,心膽俱粗,寒沙與雲相接,辨認歸途。卸下鞍具,營門月色朦朧,曏晚行樂,朝晨馳敺。

拜官豈羨執金吾,肉食充作乾糧,蓆地而坐,毛織地毯。飲酒喫酪,多歡娛,君侯觀賞圖畫,日日愉悅。

樹功立業於明時,真是壯夫,明年五馬守名都。不僅海青誇健軀,麒麟在郊,鳳凰出籠,飄飄然快意於天之大道。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幅《校獵圖》,展現了狩獵的壯觀場麪和勇士的英勇形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五馬迅若雲中鳧”、“海青一點勁氣殊”,形象地描繪了馬匹的奔騰和獵鷹的迅猛。同時,通過對狩獵場景的細致刻畫,表達了勇士的豪情壯志和對功名的曏往。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開濶,展現了明代詩人的豪放風格。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爲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爲“樑五經”,著有《石門詞》。《明史》有傳。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