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愚智師心:愚昧和智慧都源於人的內心。
- 乾坤:天地,這裏指整個世界或宇宙。
- 岐:岔路,比喻選擇或分歧。
- 尼丘:指孔子,因其墓在尼山,故稱。
- 中庸:儒家經典之一,主張中道、平衡。
- 子思:孔子的孫子,相傳是《中庸》的作者。
翻譯
無論是愚昧還是智慧,都源自人的內心,這是可以理解的。在這個廣闊的世界裏,道路本來就充滿了分歧和選擇。旅行者還不清楚通往孔子的道路,所以他們仔細地向子思詢問《中庸》的真諦。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愚昧與智慧的根源,以及世界的複雜多變,表達了尋求真理的艱難。詩人借用「尼丘路」和「中庸」來象徵儒家學問的深奧,暗示學習之路充滿挑戰,需要不斷探索和詢問。詩中的「遊人」代表了所有追求知識的人,而「子思」則成爲他們求知的指引者,體現了儒家學問傳承的重要性和價值。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乙卯元日祝聖臺即事步介翁大學士自述韻 》 —— [ 明 ] 湛若水
- 《 壽大司空蔣公石庵七十華誕 》 —— [ 明 ] 湛若水
- 《 和蔣道林登飛雲至玉女峯而還解之 》 —— [ 明 ] 湛若水
- 《 於禮部後堂同諸公會宴衍聖公得賓字 》 —— [ 明 ] 湛若水
- 《 送符生士亨還南昌三章 》 —— [ 明 ] 湛若水
- 《 寄文衡山內翰約同居南嶽 》 —— [ 明 ] 湛若水
- 《 望甘泉山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過清源遇兵備齊瑞卿索言贈之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