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李鰲峯別駕於西臺遍觀勝景樂而有作六首見日亭

樂山樂水亦人情,仁智元來一體成。 不用遊人更分別,諸天踏遍又蓬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別駕:古代官名,漢置,爲州刺史的佐吏。因隨刺史出巡時另乘傳車,故稱別駕。
  • 西臺:指官署或官府。
  • 見日亭:亭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作者遊覽時所見的一處亭子。
  • 仁智:指仁愛與智慧,儒家提倡的兩種美德。
  • 諸天:佛教用語,指天界或天上的世界。
  • 蓬瀛:指神話中的蓬萊和瀛洲,常用來比喻仙境或理想之地。

翻譯

喜愛山川與喜愛水流,也是人之常情,仁愛與智慧本就是一體的。 不需要遊客再去區分,我已經遊遍了天界,現在又來到了蓬瀛仙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仁智一體的哲學思考。詩中,「樂山樂水」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而「仁智元來一體成」則展現了作者對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後兩句「不用遊人更分別,諸天踏遍又蓬瀛」則表達了作者對遊歷的滿足和對理想境界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的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