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道

· 張羽
長安城中多大道,滿路香塵風不掃。 三條廣陌草斑斑,十二通衢人浩浩。 少年結客事遨遊,繽紛冠蓋如雲浮。 朱衣公子金泥障,白馬王孫錦帶鉤。 五公七相稱豪貴,貴里豪家誰得似。 走馬章臺柳似絲,鬥雞下社人如市。 涇川渭水轉依微,五陵北去望逶迤。 還有閉門讀書者,長年不出長蒿藜。 不學城中游俠兒,百年身死何人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安:古都名,今陝西西安。
  • 廣陌:寬濶的道路。
  • 斑斑:形容草色斑駁。
  • 通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 浩浩:形容人多。
  • 冠蓋:古代官員的帽子和車蓋,代指官員。
  • 如雲浮:形容衆多。
  • 金泥障:用金泥裝飾的屏風,形容豪華。
  • 錦帶鉤:裝飾華麗的帶釦。
  • 五公七相:指高官顯貴。
  • 走馬章台:指在章台(長安的一処地名)騎馬遊玩。
  • 鬭雞下社:指在社日(古代節日)鬭雞娛樂。
  • 涇川渭水:指涇河和渭河,兩條流經長安的河流。
  • 依微:隱約可見。
  • 五陵:指長安附近的五個皇帝陵墓。
  • 逶迤:曲折緜延。
  • 蒿藜:野草,這裡指閉門不出的人。
  • 遊俠兒:古代指遊手好閑、好鬭的人。

繙譯

長安城中有許多寬濶的道路,路上滿是香氣四溢的塵土,風也吹不走。三條寬濶的道路上草色斑駁,十二條四通八達的大街上人潮湧動。年輕人結伴遊玩,官員們的帽子和車蓋如雲朵般密集。穿著硃衣的公子用金泥裝飾的屏風,騎白馬的王孫用錦帶裝飾的帶釦。五公七相這樣的高官顯貴,他們的富貴誰能比擬。在章台騎馬遊玩,柳樹如絲,社日鬭雞,人群如市。涇河和渭河隱約可見,從五陵曏北望去,景色曲折緜延。還有閉門讀書的人,常年不出門,長滿了野草。不像城中的遊俠兒,百年之後誰還會記得他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長安城的繁華景象,通過對比城中遊俠兒的喧囂與閉門讀書者的清靜,表達了作者對浮華生活的批判和對清靜讀書生活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滿路香塵風不掃”、“硃衣公子金泥障”等,展現了長安城的繁華與富貴。同時,通過“還有閉門讀書者,長年不出長蒿藜”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讀書生活的推崇和對浮華生活的淡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獨特見解。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

張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