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同登觀象臺

· 溫純
仗劍登臺欲躡雲,不妨蕭瑟對斜曛。 平臨睥睨連山色,危倚璣衡傍鬥文。 天爲宸遊開夕霽,人因佳節坐宵分。 宣傳雨露寬秋賦,動地歡聲處處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仗劍:手持寶劍。
  • 躡雲:比喻志向高遠,欲攀登至雲端。
  • 蕭瑟:形容景色淒涼。
  • 斜曛:斜陽,夕陽的餘暉。
  • 睥睨:古代城牆上的矮牆,也作「埤堄」。
  • 璣衡:古代觀測天象的儀器,這裏指觀象臺。
  • 鬥文:指星斗的圖案或排列。
  • 宸遊:帝王的巡遊。
  • 夕霽:傍晚的晴朗天氣。
  • 宵分:夜半。
  • 秋賦:秋天的賦稅。

翻譯

手持寶劍登上觀象臺,志在攀雲,不介意麪對斜陽下的淒涼景色。站在城牆之上,遠望連綿的山色,緊靠觀測天象的儀器,旁邊是星斗的圖案。天空因帝王的巡遊而晴朗,人們因佳節而坐至夜半。宣傳着雨露滋潤,減輕秋天的賦稅,到處都能聽到歡聲動地的消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登觀象臺的情景,通過「仗劍登臺」和「躡雲」表達了詩人高遠的志向。詩中「蕭瑟對斜曛」和「危倚璣衡」等句,既展現了淒涼的夕陽景色,又體現了詩人對天文的興趣。結尾的「宣傳雨露寬秋賦」和「動地歡聲處處聞」則傳達了詩人對減輕賦稅、帶來歡聲的期盼,展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懷。

溫純

明陝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號一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壽光知縣,徵遷戶科給事中。累遷至左都御史。時礦稅使四出,所至作惡多端。純屢疏陳,不報。曾倡諸大臣伏闕泣請罷礦稅。後以與首輔沈一貫不合,力請致仕。卒諡恭毅。有《溫恭毅公集》。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