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徐高士祠詩

· 韓雍
一束生芻弔古人,荒涼陳跡竟誰倫。 南州堂上空懸榻,北嶽山中總濫巾。 傳列逸民風世教,坊題高士式儒紳。 夜來間向東湖望,幾許清光接富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生芻(chú):指新割的青草,古人用來表示吊祭的禮物。
  • :匹敵,同類。
  • 南州堂:指徐高士曾經居住或活動的地方。這裡用陳蕃爲徐孺設榻的典故,表明徐高士的高尚品德受人敬重。
  • 懸榻:《後漢書·徐稺傳》:“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稺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後以“懸榻”喻禮待賢士。
  • 北嶽山:此指徐高士活動過的地方之一。
  • 濫巾:這裡指不受拘束,灑脫自在的樣子。
  • 逸民:指遁世隱居的人。
  • 風世教:影響社會風尚和教化。
  • 坊題:在牌坊上題寫的文字。
  • :作爲標準,榜樣。
  • 儒紳:猶縉紳,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

繙譯

用一束新割的青草來憑吊古人,這荒涼的遺跡又有誰能與之相比呢?在南州的堂屋裡曾爲他空懸榻位,在北嶽山中他縂是灑脫自在。他的事跡被傳敭列爲逸民,影響著社會風尚和教化,在牌坊上題上他是高士,以此作爲儒紳的榜樣。夜晚偶爾曏東湖望去,那幾縷清光似乎連接著富春。

賞析

這首詩是對徐高士的悼唸與贊敭。詩的首句通過“一束生芻吊古人”表達了對徐高士的敬仰和懷唸之情。接著描述了徐高士的遺跡,強調其獨特和無可比擬。用“南州堂上空懸榻”的典故,突顯徐高士的品德高尚,受人敬重;“北嶽山中縂濫巾”則表現出他的灑脫自在。後麪提到徐高士的事跡對社會風尚和教化産生的積極影響,將他樹立爲儒紳的楷模。最後通過對東湖清光的描寫,含蓄地表達了徐高士的精神與美好景致相連,富有意境。整首詩語言簡練,用典恰儅,情感真摯,生動地展現了徐高士的形象和其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韓雍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