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鄒使君

· 鍾芳
自甘丘壑大江隈,閥閱遙從宋季來。 先世精忠遺笏在,晚年光寵畫堂開。 瑤臺已化千年鶴,鬆徑常封十畝苔。 日暮中庭話兒女,秋風喬木不勝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丘壑(qiū hè):指山峯與河谷,也指隱居的地方。
  • (wēi):指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 閥閱:指有功勳的世家。
  • (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
  •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借指鄒使君的居處。

翻譯

自己甘願隱居在大山谷和江水彎曲之處,其家族的功勳和榮耀從宋代末年就開始流傳。先世的精忠報國,留下的笏板還在,到了晚年,榮耀加身,畫堂敞開。那如瑤臺般的居處已化作千年仙鶴飛去,鬆間小路常常被十畝青苔所封蓋。日暮時分在中庭與兒女談話,秋風吹過高大的樹木,讓人不勝悲哀。

賞析

這首詩是對鄒使君的緬懷之作。首聯寫鄒使君甘願隱居,同時提及他家族的久遠榮耀。頷聯敘述其先世的忠誠以及晚年所受的榮耀。頸聯中「瑤臺已化千年鶴」暗示鄒使君的離世,「鬆徑常封十畝苔」則描繪出一種荒涼之感。尾聯通過日暮時分與兒女的談話,以及秋風中喬木的蕭瑟,進一步烘托出悲哀的氛圍。整首詩以景襯情,表達了對鄒使君的深切懷念和哀思。

鍾芳

明廣東崖州人,改籍瓊山,字仲實。正德三年進士。嘉靖中累官至戶部右侍郎。有《皇極經世圖贊》、《續古今紀要》、《崖志略》、《鍾筠溪家藏集》。 ► 6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