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登白雲峯聽泉聲

才聽泉聲意已清,向來滴溜爲誰鳴。 眼中塵緒飄然盡,杖底芒鞋颯欲輕。 商皓茹芝終入漢,箕由洗耳亦求名。 一杯淡水神仙福,不許時人僭濯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滴溜:快速地流淌、滴落,讀音爲(dī liū)。
  • 塵緒:世俗的煩惱和思緒。
  • 芒鞋:用芒草編織的鞋子,這裏泛指草鞋。
  • :形容風聲,這裏指輕快的樣子。
  • 商皓:商朝末年的隱士,周武王曾請他出山,但他不願意,與伯夷、叔齊一同隱居。
  • 茹芝:吃靈芝。傳說商山四皓(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裏季、夏黃公)隱居時曾採芝而食。
  • 箕由:即許由,傳說堯帝想把天下讓給他,他認爲這話玷污了他的耳朵,就到潁水去洗耳。

翻譯

剛聽到泉水的聲音,心意就已經變得清淨,這一直以來快速流淌的泉水是爲誰而鳴響呢? 眼中的世俗煩惱飄然散盡,拄着的柺杖底部,草鞋也似乎輕快得要飄起來。 商山四皓採食靈芝最終還是進入了漢朝爲官,許由洗耳也是爲了求得名聲。 一杯清淡的水就是神仙般的福氣,不允許時下的人超越本分地來洗濯帽纓(表示不允許他們超越自己的本分來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賞析

這首詩以聽泉聲爲引,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煩惱的超脫和對淡泊寧靜生活的追求。詩的開頭,泉聲讓詩人心意清淨,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接着,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泉聲中的感受,世俗的煩惱漸漸消散,身心變得輕快。然後,詩人通過商皓和箕由的典故,諷刺了那些表面上追求隱逸,實則沽名釣譽的人。最後,詩人以一杯淡水爲喻,強調了自己對簡單、純粹的幸福的嚮往,同時也表達了對那些追求虛榮和名利的人的批判。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富有哲理,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