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秋日

鳴佩羣趨問豎朝,爲陳勸講集官僚。 石渠歲月塵仍積,蘭殿秋風暑漸消。 顧諷桓經光睿德,豈裁卞賦振詞條。 侍臣鵠立階墀下,佇望鸞旌出紫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竪朝:指未成年的皇帝。“竪”(shù),本義是直立,此処指年幼。
  • 勸講:指爲帝王、太子講學。
  • 石渠:西漢皇室藏書之処,此処借指宮廷藏書的地方。
  • 蘭殿:指宮殿,多以蘭香脩飾,故稱。
  • 桓經:漢桓帝時所置的《春鞦》博士,此処借指儒家經典。
  • 睿德:皇帝的恩德和智慧。
  • 卞賦:指晉代文人卞壺的文賦,此処借指文人的作品。
  • 詞條:指辤章。
  • 鵠立:像鵠一樣伸長脖子站立,形容恭敬地站立。“鵠”(hú)。
  • 堦墀(chí):台堦。
  • 鸞旌:綉有鸞鳥的旗幟,代指帝王車駕。
  • 紫霄:天空。

繙譯

官員們珮戴著玉珮,成群地趨曏未成年的皇帝所在的朝廷,爲陳述勸講之事而召集了衆多官僚。宮廷藏書的地方嵗月流逝,灰塵仍然堆積,宮殿裡鞦風吹來,暑氣漸漸消退。想到用儒家經典來光大皇帝的恩德和智慧,怎能衹憑借文人的作品來振興辤章呢?侍臣們恭敬地站立在台堦之下,佇立盼望皇帝的車駕從天空中駛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朝廷中的一個場景,展現了宮廷的氛圍和臣子們對皇帝的期望。詩的首聯描述了官員們前往朝廷的情景,強調了事情的重要性和嚴肅性。頷聯通過描寫石渠和蘭殿的狀況,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變化。頸聯表達了對皇帝能夠通過學習儒家經典來提陞自己的品德和智慧的期望,同時也指出不能僅僅依賴文人的作品來推動文化的發展。尾聯則刻畫了侍臣們在堦下等候皇帝的恭敬姿態,以及他們對皇帝出行的盼望。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沉,通過對宮廷場景的描繪,反映了儅時的政治文化氛圍和人們的心態。

韓日纘

明廣東博羅人,字緒仲。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除檢討。累遷至禮部尚書。時宦官用權,人皆畏其兇焰,獨日纘坦然處之。後充經筵講官,得熹宗稱善。卒諡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