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顏二茂才各以詩爲贄賦答二首

楚畹曾傳大國香,相逢意氣即飛揚。 艱危鳥道非龍種,蹀躞詞場總雁行。 得路雲霄終接武,論文風雨暫連牀。 荊州敢謂同司命,卻喜文林集衆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楚畹(wǎn):楚地的蘭圃,後也泛指蘭圃。
  • 贄(zhì):初次拜見長輩所送的禮物。
  • 大國香:指蘭花的香氣,這裏喻指美好的品德或才華。
  • 意氣:志向與氣概。
  • 鳥道:只有鳥才能飛越的小道,比喻險峻狹窄的山路。
  • 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的樣子,這裏形容在詞場努力前行。
  • 雁行:形容排列整齊而有次序,這裏指在詞場中能整齊有序地前行。
  • 得路:指得志、出頭。
  • 接武:足跡前後相接,形容人多。這裏指相繼爲官。
  • 論文風雨暫連牀:在風雨中一起討論文章,同牀而眠。形容關係親密,共同學習探討。
  • 荊州:這裏可能指的是某個地方或某種情境。
  • 司命:掌管人的生命的神,這裏可能指的是重要的、主宰的角色。

翻譯

在楚地的蘭圃曾傳來蘭花的大國香氣,相遇之時彼此的意氣立即飛揚起來。 艱險的山路並非只有龍種才能通過,在詞場中努力前行的大家總歸是像雁行一樣整齊有序。 得志於雲霄之上最終會相繼爲官,在風雨中討論文章暫且同牀而眠。 在荊州不敢說如同司命般重要,但卻欣喜文林之中聚集了衆多芬芳。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與兩位茂才相遇的描繪,表達了對他們的賞識和對文學的熱愛。詩中用「楚畹曾傳大國香」來比喻兩位茂才的才華如蘭花般美好,「相逢意氣即飛揚」則表現出相遇時的歡快和對彼此的欣賞。「艱危鳥道非龍種,蹀躞詞場總雁行」強調了在艱難的環境中,並非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成功,大家在詞場中都能努力前進,整齊有序。「得路雲霄終接武,論文風雨暫連牀」表達了對他們未來得志爲官的期望,以及在學習探討中親密的關係。最後「荊州敢謂同司命,卻喜文林集衆芳」,既表達了一種謙虛,又欣喜於文學領域能有衆多優秀人才聚集。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充滿了對文學和人才的讚美之情。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