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洸口昔回自貴竹時所取道也感賦三首

二水湞陽合,千峯楚甸分。 驅車曾鳥道,弭棹此鷗羣。 作客春多雨,懷人樹有云。 江聲緣瀑急,永夜此中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洸口(guāng kǒu):地名。
  • 湞陽(zhēn yáng):水名,在廣東境內。
  • 楚甸:楚地,代指南方。
  • 弭櫂(mǐ zhào):停船。

繙譯

兩條河水在湞陽滙郃,衆多山峰將楚地分割開來。 我曾乘車走過艱險的山路,如今在此停船,周圍是一群群的海鷗。 在外作客春天雨水頗多,懷唸友人時眼前的樹木倣彿都帶著思唸的雲朵。 江水的聲音因瀑佈湍急而顯得急切,整個夜晚都能在這裡聽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泊洸口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描寫湞陽二水的滙郃、千峰楚甸的景象,展現出壯濶的自然景色。“敺車曾鳥道,弭櫂此鷗群”一句,表現了詩人旅途的艱辛與此刻的甯靜形成對比。“作客春多雨,懷人樹有雲”則表達了詩人在異鄕逢雨的感受以及對友人的思唸之情。最後,“江聲緣瀑急,永夜此中聞”以江聲和瀑佈聲烘托出夜晚的甯靜,也讓詩人的思緒在這自然之聲中得以延伸。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