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寺宴集

近郊多寶地,茲地景偏饒。 諸天開淨域,上界出僧寮。 陰森翳草樹,喬木且幹霄。 萬鬆間修竹,綠蔭垂豐條。 值我同心友,折簡相招邀。 夙駕西南隅,弭蓋陟山椒。 歷覽窮幽勝,徙倚任逍遙。 置酒長檐下,遠俗隔塵囂。 鳥哢聲聲巧,林響復翛翛。 舉杯能勿醉,耳熱一長謠。 日晚促歸騎,始覺路迢迢。 秉燭興未盡,入戶已深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淨域:佛教語,指莊嚴潔淨的極樂世界,此處指佛寺的環境。(「淨」讀音:jìng;「域」讀音:yù)
  • 僧寮:僧舍。(「寮」讀音:liáo)
  • (yì):遮蔽。
  • 幹霄:高入雲霄。
  • (lòng):鳥鳴聲。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風聲、雨聲、樹木搖動聲等。

翻譯

近郊有許多好地方,這個地方的景色格外美好。 各個天界開啓了潔淨的領域,上界出現了僧人的房舍。 草木茂密成蔭,高大的喬木高聳入雲霄。 萬棵松樹中間夾雜着修長的竹子,綠色的樹蔭下垂着茂密的枝條。 正遇上我的知心好友,發出書信邀請我。 早晨駕車前往西南角,停車後登上山頂。 遍覽這幽深的美景,隨意走動,自在逍遙。 在長長的屋檐下襬上酒席,遠離世俗,隔絕塵世的喧囂。 鳥兒的叫聲聲聲巧妙,樹林間傳來簌簌的聲響。 舉起酒杯怎能不沉醉,酒酣耳熱時放聲高歌。 天色晚了催促着歸去的車馬,才發覺路途遙遠。 拿着蠟燭興致還未消散,進入家門時已經是深夜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天界寺宴集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風光的喜愛和與友人相聚的愉悅之情。詩的開篇描述了天界寺所處之地景色優美,環境清幽。接下來詳細描寫了寺中的草木、喬木、松竹等,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應好友之邀前來,在這裏盡情欣賞美景,享受逍遙自在的時光。酒席間,遠離塵囂,鳥鳴聲和樹林的聲響增添了幾分寧靜與美好。詩人飲酒高歌,直到傍晚才歸去,儘管路途遙遠,卻興致不減。最後,詩人秉燭而歸,到家時已至深宵,仍意猶未盡。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宴集情景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生活的熱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