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魚目詫明月,瓦釜誇黃鐘。 子野久已矣,離朱難再逢。 策名爲譽鵠,落魄成譏叢。 豈敢慕黃虞,兢兢多苦衷。 圭竇蒿萊沒,時有虎狼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魚目:魚眼睛,比喻以假亂真。(魚:yú)
  • 瓦釜:用黏土燒製的鍋,比喻無才無能的人。(釜:fǔ)
  • 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這裏泛指高雅的音樂或優秀的作品。
  • 子野:此處可能指師曠,字子野,春秋時著名樂師,這裏用以代表有才華的人。
  • 離朱:古代視力極好的人,這裏喻指善於識別人才的人。(離:lí)
  • 策名:出仕,爲官。
  • 譽鵠:美好的名聲,讚譽如天鵝般高潔。
  • 落魄:潦倒失意。
  • 圭竇:形狀如圭的牆洞,借指微賤之家的門戶。(圭:guī)
  • 蒿萊:野草,雜草。(蒿:hāo)

翻譯

魚眼卻驚異地自比明月,瓦鍋妄自吹噓堪比黃鐘。像子野那樣的人才早已不在,善於識別人才的離朱也難以再遇。追求名聲如同期盼高潔的天鵝,失意潦倒後卻成爲衆人譏諷的對象。怎敢仰慕唐堯虞舜的時代,我小心謹慎,心中卻充滿了苦衷。貧寒之家的門戶被野草埋沒,不時還有虎狼的蹤跡出現。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和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詩中用「魚目詫明月,瓦釜誇黃鐘」來諷刺社會上以次充好、無能者卻自負的現象。「子野久已矣,離朱難再逢」則表達了對人才匱乏和難以被發現的無奈。作者覺得自己追求美好名聲,但最終卻落魄失意,心中滿是苦衷。「豈敢慕黃虞,兢兢多苦衷」反映了作者對古代盛世的嚮往和對現實的失望。最後「圭竇蒿萊沒,時有虎狼蹤」描繪了社會的黑暗和危險。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犀利,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憂憤之情。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