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世道險且艱。 談笑有戈矛,平地生波瀾。 衆言成市虎,三至惑大賢。 燕石能混璧,野鳥易爲鸞。 誰雲古達者,不畏嫌疑間。 禦寒以重裘,君其善自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未然:指還沒有成爲事實。
  • 戈矛:此處指言語攻擊或矛盾衝突。
  • 波瀾:比喻事端,糾紛。
  • 市虎:市上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說市裏有虎,聽者就會信以爲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重複,就可能使人信以爲真。
  • 三至:多次到來。(關於「三至惑大賢」的典故來自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人間訓》中「一女子,丈夫死,守寡。好女之色,惡者之醜,毋以爲不義。不幸而有過,當自悔。若乃以行不當之故,使人迷惑,反覆三至,雖大賢不能自免也。」是說一女子,丈夫死了,她守寡。她長得漂亮,別人攻擊她長得醜,但認爲她守寡是正義的,但她不幸犯了過錯,她應當自己感到懊悔。如果因爲行爲不端正的緣故,使得別人迷惑,反覆多次,即使大賢之人也不能使自己免於過錯。這裏指關於女子的言語多次傳來,即使是大賢之人也會被迷惑。)
  • 達者:通達事理的人。
  • 嫌疑:指被懷疑有某種不正當的行爲。
  • 重裘:厚毛皮衣。

翻譯

君子總是防範於未然,這世間的道路險峻又艱難。 人們談笑之間可能就藏着攻擊與矛盾,平地上也會無端生出事端糾紛。 衆人的言語能使謠言成真,多次傳來的言語甚至能迷惑大賢之人。 燕石能夠混同於玉璧,野鳥也容易被當作鳳凰。 誰說古代通達事理的人,不害怕被懷疑有不正當的行爲呢。 抵禦寒冷要用厚毛皮衣,您應該善於保全自己啊。

賞析

這首詩以「君子行」爲題,表達了作者對處世之道的思考。詩的開篇強調君子要有防範意識,因爲世道艱險。接着通過「談笑有戈矛,平地生波瀾」形象地描繪了人際交往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和糾紛。「衆言成市虎,三至惑大賢」則指出了謠言和訛傳的力量,即使是賢能之人也可能受到影響。「燕石能混璧,野鳥易爲鸞」進一步說明了真僞混淆、是非顛倒的現象。最後,作者認爲即使是通達事理的人也會擔心被懷疑,所以要像用重裘禦寒一樣,善於自我保全。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警示人們在複雜的社會中要保持警惕,善於保護自己。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