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入京睹饑民載道悵焉成感
畿南百里餘,託家在日邊。
胡爲多菜色,老稚強相牽。
困苦彌道周,流離滿目前。
展轉溝中瘠,感之涕泫然。
昊天何不弔,災疹屢嬰纏。
里巷寡完壁,日午廚未煙。
豈無郡邑吏,蒿目恤顛連。
豈不奉明詔,頻煩事賑蠲。
謀朝不保夕,微生只暫延。
裘馬千金子,銀鞍白玉鞭。
意氣傾燕市,斗酒美十千。
立馬聞痛哭,時或投一錢。
所活寧有幾,明惠不足宣。
仁人切痌瘝,造物苦無權。
誰當司燮理,密勿贊重玄。
暘雨盡時若,蒸黎獲所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畿(jī)南:京城附近的地區。
- 菜色:因飢餓而營養不良的臉色。
- 道周:路旁。
- 瘠(jí):瘦弱。
- 泫(xuàn)然:流淚的樣子。
- 昊天:蒼天。
- 吊:表示憐憫、傷痛。
- 災疹(zhěn):災害和疾病。
- 嬰纏:遭受,被纏繞。
- 蒿目:極目遠望,這裏指憂慮地遠望。
- 顛連:困頓窮苦。
- 賑(zhèn)蠲(juān):賑濟,免除租稅。
- 痌(tōng)瘝(guān):痛苦,疾病,這裏指對百姓疾苦的關懷。
- 燮(xiè)理:協調治理。
- 重玄:指很深的哲理,這裏代指朝廷的重大決策。
翻譯
京城附近百里多的地方,百姓們把家安在太陽邊上(指靠近京城)。爲什麼他們大多面呈菜色,老人小孩勉強相互攙扶着。困苦充滿了道路四周,流離失所的人遍佈眼前。輾轉在溝壑中的瘦弱之人,讓人感觸之下淚潸然而下。蒼天爲何不憐憫,災難和疾病屢屢纏繞着他們。里巷中少有完整的房屋,中午了廚房還沒生火做飯。難道沒有地方官吏,憂慮地體恤這些困頓窮苦之人嗎?難道他們沒有奉行朝廷的明詔,頻繁地忙於賑濟和免除租稅之事嗎?人們謀劃着卻朝不保夕,微小的生命只是暫時得以延續。那些穿着裘皮騎着駿馬的富家子弟,騎着銀鞍佩着白玉鞭。他們在燕市意氣風發,一斗酒價值十千錢。停馬聽到痛哭之聲,有時會投下一文錢。這樣救活的人能有幾個呢,這種所謂的恩惠不足以宣揚。仁人們深切關懷百姓的疾苦,造物主卻似乎沒有權力去改變這一切。誰應當負責協調治理,祕密懇切地輔佐朝廷做出重要決策呢。希望晴天和雨天都能適宜,百姓們能夠獲得安身立命的條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京城附近百姓的困苦生活以及社會的不公,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詩的開頭描述了畿南地區百姓的艱難處境,他們面黃肌瘦,流離失所,讓人痛心。接着提到天災人禍頻繁,百姓生活困苦,而地方官吏雖有賑濟之舉,但效果不佳,人們依然朝不保夕。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富家子弟的奢華生活,他們在燕市揮霍,對百姓的苦難只是偶爾投下一文錢,這種象徵性的施捨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詩人認爲仁人對百姓疾苦的關懷是真切的,但現實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希望有能者出來協調治理,讓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難,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