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廖隱君三首

齒德由來重月評,詞壇兼羨一鴻生。 平反我愧文無害,恬寂君方覺有情。 玄論幾看圍屢解,白頭寧道蓋初傾。 階庭雨露多蘭玉,一任儒林自著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齒德:年齡和德行。
  • 月評:每月的品評。
  • 詞壇:文詞的論壇,指文壇。
  • 鴻生:鴻儒,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 平反:把冤屈誤判的案件糾正過來。
  • 文無害:漢代官職名,指能公正執法、不隨意陷害他人的官員,這裏借指公正執法的人。
  • 恬寂:心境淡泊,寂靜。
  • 玄論:深奧的議論。
  • 階庭:庭院。
  • 蘭玉:對別人子弟的美稱。(「玉」讀音:yù)

翻譯

年齡和德行向來重視每月的品評,在文壇上同時羨慕您這位學識淵博的人。我慚愧自己在平反冤屈方面不如公正執法的人,而您心境淡泊寂靜才更覺有情。深刻的議論多次看到圍坐的人們難題被解開,莫說頭髮白了就如同車蓋剛傾。庭院中的雨露滋潤着衆多優秀的子弟,任由儒林之士自己揚名。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廖隱君的敬重和讚美。首聯強調了廖隱君的年齡和德行受到重視,且在文壇上有一定的地位。頷聯通過對比,表現出自己在平反冤屈方面的不足,以及對廖隱君心境淡泊的欣賞。頸聯描繪了廖隱君在玄論中的出色表現,展現了他的智慧和才華。尾聯則以階庭雨露滋潤蘭玉爲喻,暗示廖隱君的教導和影響使得子弟們能夠茁壯成長,也表達了對儒林之士能夠揚名的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通過對廖隱君的讚揚,反映了詩人對品德和才學的重視。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