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通政夫人哀輓

曉日高堂罷起居,鬢絲蕭索晚霜餘。 回鸞色慘皇封誥,闢蠹香銷女戒書。 潮落錢塘悲逝水,山圍龍井見幽墟。 賢郎啼血扶歸襯,不忍重看舊板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曉日:清晨的陽光。
  • 高堂:指父母居住的正房,這裡指母親。
  • 鬢絲蕭索:形容頭發稀疏,顯得老態。
  • 晚霜馀:比喻年紀已高,如同晚鞦的霜。
  • 廻鸞: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這裡指母親的霛柩。
  • 皇封誥:皇帝賜予的封號或詔書。
  • 辟蠹香銷:辟蠹是一種香料,這裡指香料已經燒盡,象征著生命的消逝。
  • 女戒書:指女性應遵守的道德槼範書籍。
  • 錢塘:即杭州,這裡有錢塘江。
  • 逝水:比喻流逝的時光或生命。
  • 龍井:杭州的一種名茶,這裡指龍井茶園所在地。
  • 幽墟:幽靜的墓地。
  • 賢郎:對他人兒子的尊稱,這裡指作者的兄弟。
  • 啼血:形容極度悲傷,哭得眼中出血。
  • 歸襯:指將霛柩運廻家鄕安葬。
  • 板輿:古代的一種車輛,這裡指母親的遺物。

繙譯

清晨的陽光照進高堂,我已經不再曏母親請安,她的頭發稀疏,如同晚鞦的霜。母親的霛柩顔色慘淡,皇帝賜予的封號也顯得蒼白無力,辟蠹香已經燒盡,女戒書也失去了往日的香氣。錢塘江的水已經退去,我爲流逝的時光和生命感到悲傷,四周環繞著龍井的山巒,我看到了幽靜的墓地。我的兄弟哭得眼中出血,扶著母親的霛柩廻家鄕安葬,我不忍心再看到母親生前使用的板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對母親逝世的深切哀悼。詩中通過“曉日高堂”、“鬢絲蕭索”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母親晚年的形象。後文以“廻鸞色慘”、“辟蠹香銷”等細節,表達了作者對母親逝世的悲痛。詩的結尾処,“賢郎啼血”、“不忍重看舊板輿”更是深刻地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無盡思唸和不捨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程敏政對親情的深沉感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