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室

丁丑孟冬吉,湛子闢煙霞。 雖非鹿門勝,亦攜龐公家。 乃開正義堂,乃建崇經樓。 樂閣在堂前,茹芝在樓頭。 有亭面西壁,麗澤雙泉北。 退軒後洞居,峻潔垂虹側。 亦或考金鐘,亦或擊石鼓。 前撫臥龍吟,後引九龍舞。 七曜明天經,三水察地理。 俯仰參兩間,其道一而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丁丑: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這裏指的是明代的某一年。
  • 孟冬:冬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十月。
  • 湛子:指詩人湛若水。
  • :開闢,創建。
  • 煙霞:指山水之間的美景,也常用來比喻隱居之地。
  • 鹿門:地名,古代隱士常居之地。
  • 龐公家:指龐德公的家,龐德公是東漢末年的隱士。
  • 崇經樓:供奉和研究經典的樓閣。
  • 樂閣:音樂閣,供演奏音樂的地方。
  • 茹芝:吃靈芝,這裏指隱居生活的一種象徵。
  • 麗澤:美麗的湖澤。
  • 垂虹:彩虹,這裏形容景色的美麗。
  • 考金鐘:敲擊金鐘,古代的一種禮儀或音樂活動。
  • 擊石鼓:敲擊石制的鼓,同樣是一種古代的禮儀或音樂活動。
  • 臥龍吟:指諸葛亮(臥龍)的吟詠,這裏可能指某種音樂或詩歌。
  • 九龍舞:九條龍舞蹈,可能指某種舞蹈或儀式。
  • 七曜:古代對日、月和五大行星的統稱。
  • 三水:可能指三條河流,也可能是地名。
  • 俯仰:低頭和擡頭,引申爲觀察天地。
  • 參兩間:參與天地之間,即與天地相通。

翻譯

在丁丑年的初冬吉祥之日,湛若水開闢了一片煙霞繚繞的隱居之地。雖然這裏不如鹿門那樣著名,但他也像龐德公一樣攜家帶口來到此地。他建立了正義堂和崇經樓,音樂閣位於堂前,樓上則有茹芝的隱居生活。面向西壁有一個亭子,美麗的湖澤和雙泉位於北面。退隱的居所在後洞,旁邊是峻峭而潔白的垂虹。有時他會敲擊金鐘和石鼓,前撫臥龍的吟詠,後引九龍的舞蹈。他觀察天上的七曜和地上的三水,俯仰之間參與天地之間,其道一而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湛若水隱居生活的場景,通過具體的建築和自然景觀,展現了他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實踐。詩中「闢煙霞」、「建崇經樓」等句,體現了湛若水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如「麗澤雙泉」、「垂虹」等,傳達出隱居生活的美好和寧靜。詩的最後,通過對天地觀察的描述,表達了湛若水對宇宙大道的理解和追求,體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考。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