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鄭伯興朱守中餘子華昌平道中遇風

朔風吹廣陌,回合野晴微。 我馬亦已瘏,與君同驅馳。 驅馳竟何適,無事信多岐。 道勝境斯愜,情曠途自夷。 況與三益友,同行得所師。 共勵淩風節,勿使願相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朔風:北風。
  • 廣陌:寬闊的道路。
  • (tú):疲勞。
  • :分岔。
  • (qiè):滿足,愉快。
  • :開闊。
  • :平坦。
  • 三益友:指有益的朋友,這裏指鄭伯興、朱守中、餘子華。
  • 淩風節:比喻高潔的品格。

翻譯

北風吹過寬闊的道路,野外的晴朗天氣在風中變得微妙。我和我的馬都已經非常疲勞,但我仍然與你一同奔走。我們奔走究竟是爲了什麼,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因爲路途上有很多分岔。但是,當我們找到正確的道路,心情就會變得愉快,心境也會變得開闊,旅途自然也就變得平坦。何況,我還有三位有益的朋友同行,他們都是我可以學習的榜樣。我們一起鼓勵彼此保持高潔的品格,不要讓我們的願望落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們在寒冷的北風中同行的情景,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高尚品格的追求。詩中「道勝境斯愜,情曠途自夷」一句,巧妙地將旅途的艱辛與內心的滿足相結合,展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結尾的「共勵淩風節,勿使願相違」更是強調了詩人對於堅持理想和原則的決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讚美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