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賀李若虛憲副得男

每見杭人問再三,行臺秋日可生男。 椷題麟紱俄傳喜,慶乏犀錢卻負慚。 從昔有聞仙李在,繼今相屬海榴堪。 知君苦瘦常慳飲,不道春來不盡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憲副:古代官職名,指副憲,即副監察官。
  • 行台:古代官署名,指在外設立的中央官署。
  • 椷題麟紱:椷(jiān),書信;麟紱,指吉祥的征兆,這裡指得子的喜訊。
  • 犀錢:古代用犀牛角制成的貨幣,這裡泛指珍貴的禮物。
  • 仙李:指李樹,這裡比喻李若虛。
  • 海榴:即石榴,這裡比喻新生兒。
  • 慳飲:慳(qiān),吝嗇;慳飲,指飲酒少。

繙譯

每次見到杭州的人都會再三詢問,鞦天的行台是否會有好消息。 書信中傳來喜訊,說是得到了一個兒子,但我未能送上珍貴的犀錢禮物,感到慙愧。 自古以來就有傳說,李樹下會有仙人出現,如今又有新的生命降臨,如同石榴一般繁盛。 知道你平日裡因爲身躰瘦弱而少飲酒,沒想到春天來了,你卻未能盡情享受。

賞析

這首作品是程敏政爲祝賀李若虛得子而作的和詩。詩中通過詢問、喜訊、禮物、比喻等手法,表達了對李若虛得子的喜悅和祝福。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未能送上珍貴禮物的遺憾。最後,詩人以對李若虛平日少飲酒的了解,調侃其在春天未能盡情享受,增添了詩作的趣味性和親切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