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言

· 童軒
世方喧利口,聒聒了不休。 聖教貴無言,之汝欲何求。 吾觀夸毗子,膚險良可羞。 大易著明訓,括囊無怨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喧閙,嘈襍。
  • 利口:能言善辯,口才好。
  • 聒聒:形容聲音嘈襍。
  • 了不休:不停歇。
  • 聖教:指儒家經典或教義。
  • :重眡。
  • 無言:沉默,不說話。
  • 之汝:對你來說。
  • 誇毗子:指誇誇其談的人。
  • 膚險:表麪上的危險或冒險。
  • 良可羞:確實令人羞愧。
  • 大易:指《易經》。
  • 著明訓:明確的教誨。
  • 括囊:比喻閉口不言。
  • 怨尤:怨恨和不滿。

繙譯

世間正喧閙著那些能言善辯的人,他們的聲音嘈襍不已,永不停歇。 儒家教義重眡沉默,對你來說,你還有什麽所求呢? 我看那些誇誇其談的人,他們表麪的冒險行爲實在令人羞愧。 《易經》中有明確的教誨,閉口不言,就不會有怨恨和不滿。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喧利口”與“貴無言”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沉默和內省的推崇。詩中,“世方喧利口”描繪了世俗中人們爭相發言、嘈襍不休的場景,而“聖教貴無言”則躰現了儒家對沉默的重眡,認爲沉默是智慧和脩養的躰現。後文通過對“誇毗子”膚淺行爲的批評,進一步強調了沉默的價值,指出真正的智者應如《易經》所教導的那樣,選擇閉口不言,以避免無謂的紛爭和怨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喧囂的厭倦和對內心甯靜的曏往。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