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 童軒
貧賤不可去,所願甘布衣。 先民有格言,富貴履危機。 高車豈不好,一覆信難支。 君看廟中犧,孰與濠上魚。 賢哉鹿門叟,去去從此辭。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格言:含有教育意義可爲準則的話。
  • 高車:古代指高大的馬車,這裡比喻高官顯貴。
  • 一覆:一旦傾覆,指失敗或遭遇不幸。
  • 信難支:確實難以支撐。
  • 廟中犧:指在廟中作爲祭品的牲畜,比喻受人擺佈的命運。
  • 濠上魚:指自由自在的魚,比喻自由的生活。
  • 鹿門叟:指隱居的人,這裡可能指隱士龐德公,他曾隱居於鹿門山。

繙譯

貧窮和卑微雖難以擺脫,但我甯願穿著樸素的佈衣。古人有智慧的格言告誡我們,富貴之中隱藏著危機。高大的馬車雖好,但一旦傾覆,確實難以支撐。你看那廟中的祭品,怎能比得上濠中自由遊弋的魚兒。賢明的鹿門山隱士啊,我願追隨你的腳步,從此遠離紛擾。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貧賤生活的接受和對富貴危機的警覺。通過對比高車與廟中犧、濠上魚,強調了自由與安穩的價值。最後,以鹿門叟爲榜樣,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名利的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