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八月四日甘泉子再登牛首山,同遊者:洪生梓、鄭生經哲、張生文海、洪
驅車曷宵征,感茲秉燭遊。
不見牛山春,登高愛清秋。
秋高爽氣發,雨後炎囂收。
雞鳴羣息動,時去衆芳休。
達人究終始,故與天同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戌: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種組合,這裏指的是1598年。
- 甘泉子:作者湛若水的別號。
- 牛首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爲作者所在地的山。
- 洪生梓、鄭生經哲、張生文海、洪:同遊者的名字。
- 驅車曷宵征:驅車,駕車;曷,何,爲何;宵征,夜行。
- 秉燭遊:秉,持,拿;燭遊,指夜晚點着蠟燭遊玩。
- 牛山春:牛山,山名,春,春天。
- 爽氣:清新的空氣。
- 炎囂:炎熱的喧囂。
- 雞鳴羣息動:雞鳴,雞叫;羣息動,指萬物開始活動。
-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 終始:事物的開始和結束。
- 天同流:與天道相合,順應自然。
翻譯
在戊戌年八月四日,甘泉子再次登上牛首山,與他同遊的有洪生梓、鄭生經哲、張生文海等人。
駕車爲何要在夜晚出行?我們因此而感慨,決定手持蠟燭夜遊。 沒有見到牛山的春天,但我們登高欣賞這清秋的美景。 秋高氣爽,雨後的炎熱喧囂已經消退。 雞鳴聲中,萬物開始甦醒,時光流逝,許多芳華也隨之消逝。 通達事理的人探究事物的始終,他們與天道相合,順應自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朋友們在秋夜登山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詩中「秋高爽氣發,雨後炎囂收」一句,既展現了秋天的清新與寧靜,也隱喻了人生的變遷與沉澱。最後兩句「達人究終始,故與天同流」,則體現了作者對人生哲理的領悟,即順應自然,與天道合一,這是對生命智慧的一種深刻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