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寫懷三首

黃鸝出幽谷,款款聞新音。 感我伐木篇,長言被絃琴。 小弦意迫切,大弦紆思深。 餘韻託南風,翻作龍場吟。 上以期琢玉,下以期斷金。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鸝:一種鳥,羽毛黃色,從眼部到頭後部有黑色斑紋,叫聲很好聽。
  • 幽谷:深邃的山谷。
  • 款款:形容聲音緩慢而持續。
  • 伐木篇:《詩經》中的一篇,這裏指詩人的作品。
  • 長言:長篇的言辭或詩歌。
  • 被絃琴:被彈奏的琴。
  • 小弦:指琴上較細的弦,通常音調較高。
  • 大弦:指琴上較粗的弦,通常音調較低。
  • 紆思深:思緒曲折深遠。
  • 餘韻:餘音,指音樂結束後仍然迴盪的聲音。
  • 南風:指溫暖的南風,也常用來象徵和煦的氣息。
  • 龍場吟:指在龍場這個地方吟詠的詩。
  • 琢玉:比喻精心雕琢,這裏指期待詩作能夠精煉完美。
  • 斷金:比喻堅定的意志或深厚的友情,這裏指期待詩作能夠表達出堅定的情感。

翻譯

新春時節,黃鸝從幽深的山谷中飛出,緩緩傳來它那新鮮悅耳的歌聲。這歌聲讓我想起了自己的詩作《伐木篇》,它彷彿被彈奏在琴絃上,悠揚動人。琴聲中,細弦的音色顯得急切而充滿期待,粗弦則流露出深沉而曲折的思緒。音樂的餘韻隨着南風飄揚,變幻成了在龍場吟詠的詩篇。我期待這些詩作能夠像精心雕琢的玉石一樣完美,也期待它們能夠表達出如斷金般堅定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以新春爲背景,通過黃鸝的歌聲引出詩人對自己詩作的期待和反思。詩中運用了豐富的音樂和自然元素,如黃鸝、幽谷、絃琴、南風等,構建了一幅生動的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畫面。詩人通過對細弦和大弦不同音色的描繪,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對詩作不同層次的期待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熱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