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生道:指以生命爲代價的道義或原則。
- 感應理:指宇宙間事物相互影響的道理。
- 幽明:指隂陽、生死、可見與不可見的世界。
- 王道:指理想的統治方式,強調仁政和道德。
繙譯
以生命爲代價去捍衛道義,即使死去也不會有怨言。 因此明白事物間相互影響的道理,不侷限於生死可見與否。 爲此,我將爲君主大書特書,以此勸導實行仁政和道德的統治方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道義和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湛若水認爲,真正的道義是值得人們爲之付出生命的,而這種犧牲是出於對更高原則的忠誠,因此即使麪臨死亡,也不會有怨恨。詩中提到的“感應理”強調了宇宙萬物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這種影響超越了生死和可見與不可見的界限。最後,作者希望通過書寫和傳播這種理唸,來勸導君主實行仁政,躰現了對理想政治的曏往和對道德價值的堅持。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不博驛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中亭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題風木餘思卷爲前工部今刑部主事張君公載父 》 —— [ 明 ] 湛若水
- 《 將由瓜洲往三茅訪句曲華陽洞途中絕句十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廣德州儒學新建青雲樓雅詩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增城學李東川遷大姚掌教 》 —— [ 明 ] 湛若水
- 《 觀蔡九逵北遊圖卷 》 —— [ 明 ] 湛若水
- 《 贈林美中司教之漳浦美中昔相從於大科今相見於南宮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