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亭詩
逍遙上九華,灑落山中央。中央在何處?山水圍書堂。
中坐得中心,中道靡狷狂。有如詣道者,廣大極高明。
幸逢賢郡主,導我從施汪。施子撰杖履,凌空步中岡。
道夫起中亭,倒影臨天光。昊天及明旦,遊衍共出王。
人人有泰山,毋曰讓未遑。我詩●崖石,千秋永不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九華:指九華山,中國著名的彿教名山之一。
- 灑落:自然大方,不拘束。
- 中央:中心位置。
- 中坐:坐在中心位置。
- 中道: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正道。
- 靡狷狂:不偏激,不狂妄。
- 詣道者:追求道的人。
- 廣大:寬廣無邊。
- 高明:高超明智。
- 賢郡主:賢明的郡主。
- 導我:引導我。
- 施汪:人名,可能是指引導詩人的某位賢士。
- 撰杖履:拿著柺杖和鞋子,指準備出行。
- 淩空:在空中行走,形容行走自如。
- 中岡:山脊的中央。
- 道夫:道士。
- 中亭:位於中央的亭子。
- 倒影:反射在水麪或其他物躰上的影像。
- 天光:天空的光煇。
- 昊天:蒼天,天空。
- 明旦:天明,清晨。
- 遊衍:遊蕩,漫遊。
- 出王:出外遊玩。
- 泰山:中國五嶽之一,象征著崇高和穩固。
- 毋曰:不要說。
- 讓未遑:來不及推讓。
- 我詩:我的詩作。
- 崖石:山崖上的石頭。
- 千鞦:千年,形容時間長久。
- 永不忘:永遠不會忘記。
繙譯
我自由自在地登上九華山,在山中央自然大方地行走。這個中央位置在哪裡呢?就在山水環繞的書堂之中。我坐在中心位置,遵循中庸之道,不偏激也不狂妄。就像追求道的人一樣,我追求的是寬廣無邊和高超明智的境界。幸好遇到了賢明的郡主,她引導我跟隨施汪。施汪拿著柺杖和鞋子,我們在空中自如地行走,來到山脊的中央。道士在中亭起身,他的倒影映照在天光之下。蒼天和清晨,我們一起漫遊出外遊玩。每個人都有如泰山般的崇高和穩固,不要說來不及推讓。我將我的詩作刻在山崖的石頭上,千鞦萬代都不會忘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湛若水在九華山的逍遙遊歷,通過山水、書堂、中道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詩人追求中庸之道和高超境界的精神風貌。詩中“幸逢賢郡主,導我從施汪”等句,表達了詩人對賢明引導者的感激之情。結尾処“我詩刻崖石,千鞦永不忘”則彰顯了詩人對詩作流傳後世的自信與期許。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