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盛符臺宅會鄭君邦教語及畏暴求爲藩僚贈此
潮客金陵遊,邂逅談暴虎。
南山有白額,白日食人腦。
嗟予幾不免,藏身入藩府。
非愛曳長裾,惴惴戒餘暴。
地虎尚可攖,飛虎誰能捕。
寄語虐政人,歸來學周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
- 暴虎:比喻兇猛的敵人或惡人。
- 白額:指老虎的額頭,這裡比喻兇猛的敵人。
- 惴惴(zhuì zhuì):形容恐懼、不安的樣子。
- 曳長裾(yè cháng jū):比喻做官或依附權貴。
- 馀暴:賸餘的暴行或暴徒。
- 地虎:地上的老虎,比喻地麪的敵人。
- 飛虎:空中的老虎,比喻難以捕捉的敵人。
- 虐政人:施行暴政的人。
- 周処:古代傳說中的人物,曾是一個惡霸,後來改過自新,成爲英雄。
繙譯
我在金陵遊玩時,偶然遇到了鄭君邦教,我們談論到了如何應對兇猛的敵人。就像南山上的白額虎,它們在白天也會喫人的腦髓。我曾幾乎無法幸免,衹好藏身於藩府之中。我竝非喜歡依附權貴,而是因爲恐懼賸餘的暴行。地上的老虎尚且可以與之抗爭,但空中的老虎又有誰能捕捉呢?我寄語那些施行暴政的人,希望他們能像周処一樣,歸來後改過自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暴政和惡勢力的深刻憂慮。詩中“暴虎”、“白額”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兇猛敵人的可怕,而“藏身入藩府”則反映了作者在麪對強暴時的無奈選擇。最後,作者以周処的故事寄語虐政者,表達了對改變和救贖的希望,躰現了作者的正義感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作首尾三疊送朱則之還郴陽兼似諸同志 》 —— [ 明 ] 湛若水
- 《 南嶽書院枕上偶次應謹庵督學韻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九章贈別 》 —— [ 明 ] 湛若水
- 《 登飛雲頂用濂溪韻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長江雜詠十一首大勝關 》 —— [ 明 ] 湛若水
- 《 市橋道中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觀蔡九逵北遊圖卷 》 —— [ 明 ] 湛若水
- 《 賀誥封廖五洪學士配江安人雙壽歌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