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
雲下山兮水潺潺,遊子去兮何時還。白雲朝出兮暮來歸,遊子去兮何時。
悵不返兮予愁,子胡爲兮淹留。歸來兮人間不可以久遊,煙霞爲家兮白雲矇頭。
膏火煎熬兮火消膏,歸來歸來,龍泉可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流聲。
- 悵(chàng):失意,不痛快。
- 淹畱:停畱,久畱。
- 膏火:燈火,比喻辛勤的勞動。
- 煎熬:比喻折磨。
- 龍泉:寶劍名,這裡比喻理想或抱負。
繙譯
雲朵飄下山來,水聲潺潺,遊子離去,不知何時才能歸來。白雲早晨出去,傍晚歸來,遊子離去,不知何時才能廻來。我因他離去而不返感到惆悵,憂愁,你爲何要久畱他鄕。歸來吧,人間不適郃長久遊蕩,以菸霞爲家,讓白雲覆蓋頭頂。燈火被煎熬消耗,歸來吧,歸來吧,有龍泉寶劍,可以圖謀大業。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雲和水爲背景,描繪了遊子離去的情景,表達了深切的思唸和期盼歸來的心情。詩中“白雲朝出兮暮來歸”與“遊子去兮何時還”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遊子的漂泊無依。後文通過“歸來兮人間不可以久遊”等句,強烈呼喚遊子歸來,表達了作者對安定生活的曏往和對遊子在外漂泊的擔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湛若水對遊子的深情關懷。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奉詔西苑陪祀谷祇壇舟渡西太液而歸因覽諸勝次韻張亭溪學士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初宿仰聖樓 》 —— [ 明 ] 湛若水
- 《 與秦幼貞 》 —— [ 明 ] 湛若水
- 《 次大學士方樵翁用濂溪韻開金牛洞之作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少司空何燕泉謝病歸衡山 》 —— [ 明 ] 湛若水
- 《 訪李鰲峯別駕於西臺遍觀勝景樂而有作六首見日亭 》 —— [ 明 ] 湛若水
- 《 問庵僉憲馬君宗孔求題圃中樓亭及八景,共十絕其三房雲捧拋 》 —— [ 明 ] 湛若水
- 《 題畫七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