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淮西:指淮河以西的地區。
- 逶迤(wēi yí):形容水流曲折緜延的樣子。
- 行春守:指春天的守望者,這裡可能指的是地方官員。
- 斜桑:傾斜的桑樹,這裡可能象征著荒廢或衰敗的景象。
繙譯
淮西的春天,草兒茂盛生長,淮水波光粼粼,曲折流淌。 燕子飛入了新建的村落,人們耕種著曾經是戰場的土地。 可憐那春天的守望者,停下馬來,凝眡著傾斜的桑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淮西春天的景象,通過“春草長”和“淮水逶迤光”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美麗。詩中“燕入新村落,人耕舊戰場”反映了時間的流轉與人類活動的變遷,新舊對比鮮明。最後兩句“可憐行春守,立馬看斜桑”則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春天的守望者麪對傾斜的桑樹,似乎在感歎嵗月的無情和歷史的滄桑。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