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老三首

前年種桃核,今歲成花樹。 去歲新嬰兒,今年已學步。 但驚物長成,不覺身衰暮。 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書今日意,遍寄諸親故。 壯歲不歡娛,長年當悔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年。
  • :已經。
  • :只。
  • :驚訝。
  • :事物,這裏指桃樹和嬰兒。
  • 長成:成長。
  • 不覺:不知不覺。
  • :自己。
  • 衰暮:衰老。
  • 去矣:去了,逝去。
  • 欲何如:想要怎樣。
  • 少年:年輕時期。
  • 留不住:無法挽留。
  • :因此。
  • :寫。
  • 今日意:今天的心情。
  • 遍寄:廣泛地寄送。
  • 諸親故:各位親戚朋友。
  • 壯歲:壯年時期。
  • 不歡娛:沒有歡樂。
  • 長年:多年。
  • :應當。
  • 悔悟:後悔並覺悟。

翻譯

前年種下的桃核,今年已經長成了開花的樹。 去年新生的嬰兒,今年已經能夠學步。 只是驚訝於事物的成長,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衰老。 逝去的時光想要怎樣,年輕的時光無法挽留。 因此寫下今天的心情,廣泛地寄送給各位親戚朋友。 壯年時期沒有盡情歡樂,多年後應當會後悔並覺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感慨。通過桃樹的成長和嬰兒的學步,詩人形象地描繪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詩中的「但驚物長成,不覺身衰暮」深刻反映了詩人對生命短暫的無奈和對青春逝去的哀愁。最後,詩人通過寄信給親友,表達了對過去未能盡情享受生活的遺憾,以及對未來的悔悟和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對人生深刻的感悟和哲理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