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寓居

秋館清涼日,書因解悶看。 夜窗幽獨處,琴不爲人彈。 遊宴慵多廢,趨朝老漸難。 禪僧教斷酒,道士勸休官。 渭曲莊猶在,錢唐俸尚殘。 如能便歸去,亦不至飢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洛下:指洛陽。
  • 寓居:寄居他鄉。
  • 秋館:秋天的館舍。
  • 幽獨:孤獨而幽靜。
  • 遊宴:遊玩宴樂。
  • :懶惰。
  • 趨朝:上朝。
  • 禪僧:修禪的僧人。
  • 斷酒:戒酒。
  • 道士:修道之人。
  • 休官:辭去官職。
  • 渭曲莊:地名,可能在渭水邊。
  • 錢唐:即錢塘,今杭州。
  • 俸尚殘:俸祿還有剩餘。

翻譯

在洛陽的秋天,館舍裏清涼的日子,我讀書來解悶。夜晚的窗邊,我孤獨而幽靜,琴也不爲別人彈奏。遊玩宴樂我懶得多參與,上朝年紀大了也漸漸覺得難。禪僧教我戒酒,道士勸我辭官。渭水邊的莊園依舊在,杭州的俸祿還有剩餘。如果能就這樣回去,也不至於挨餓受凍。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在洛陽寓居時的孤獨與對歸隱生活的嚮往。詩中,「秋館清涼日,書因解悶看」描繪了詩人獨處的寧靜與對知識的渴求。「夜窗幽獨處,琴不爲人彈」則進一步以琴聲無人欣賞來象徵詩人的孤寂。後文提到禪僧和道士的建議,反映了詩人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渭曲莊或錢塘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深切向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