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蟲十二章

獸中刀鎗多怒吼,鳥遭羅弋盡哀鳴。 羔羊口在緣何事,闇死屠門無一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刀鎗(qiāng):刀和槍,泛指兵器。
  • 羅弋(yì):捕鳥的網和箭。
  • 闇(àn):暗中,悄悄地。

翻譯

在野獸中,當兵器揮舞時,它們會憤怒地吼叫;鳥兒一旦被網和箭捕捉,便會發出悲慘的哀鳴。 然而,羔羊的嘴巴還在,它究竟因爲什麼事情,在屠宰場暗中死去,卻一聲不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野獸和鳥類在遭遇危險時的不同反應,突出了羔羊的沉默和無助。白居易以簡潔的語言,揭示了動物在人類社會中的悲慘命運,表達了對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對人類殘忍行爲的批判。詩中的「闇死屠門無一聲」尤其震撼人心,展現了羔羊面對死亡時的無奈和沉默,引發讀者對生命尊嚴的深思。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