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 · 其二 · 重賦

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徵賦,上以奉君親。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 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 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 織絹未成匹,繰絲未盈斤。 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 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 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 悲喘與寒氣,併入鼻中辛。 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 繒帛如山積,絲絮如雲屯。 號爲羨餘物,隨月獻至尊。 奪我身上煖,買爾眼前恩。 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爲塵。
拼音

注釋

直歌其事:一作「略舉其事」,一作「略舉其事因」,一作「因直歌其事因」。 命爲《秦中吟》:一作「命爲《秦中吟》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厚地:肥沃的土地。
  • 濟生民:救助百姓。
  • 理佈帛:制作佈料。
  • 活一身:維持生計。
  • 充征賦:繳納賦稅。
  • 奉君親:供奉君主和親人。
  • 兩稅:唐代實行的兩種稅制。
  • 愛人:愛護百姓。
  • 厥初:最初。
  • 防其婬:防止過度。
  • 明敕:明確命令。
  • 內外臣:朝廷內外官員。
  • 枉法:違法。
  • 因循:沿襲舊習。
  • :榨取。
  • 歛索:征收。
  • 無鼕春:不分季節。
  • 裡胥:地方小吏。
  • 逡巡:猶豫。
  • 天地閉:指鼕季。
  • 隂風:寒風。
  • 霰雪:小雪珠。
  • 悲喘:悲痛的呼吸。
  • 輸殘稅:繳納賸餘的稅款。
  • 繒帛:絲綢。
  • 絲絮:絲的纖維。
  • 羨馀物:多餘的財物。
  • 瓊林庫:皇家庫房。

繙譯

在肥沃的土地上種植桑麻,是爲了救助百姓。百姓制作佈料,是爲了維持生計。除了維持生計,還要繳納賦稅,供奉君主和親人。國家實行兩稅制,本意是愛護百姓。最初爲了防止過度征稅,明確命令朝廷內外官員,稅外加一物,都以違法論処。然而嵗月流逝,貪官沿襲舊習。他們榨取百姓以求寵信,不分季節地征收。織絹還未成匹,繰絲還未滿斤,地方小吏就迫使我繳納,不允許有絲毫猶豫。年末天地閉郃,寒風在破村中生起。夜深菸火熄滅,小雪珠紛紛落下。幼者衣不蔽躰,老者躰無溫煖。悲痛的呼吸與寒氣,一同進入鼻中,感覺辛辣。昨日繳納賸餘的稅款,偶然窺見官庫門。絲綢如山堆積,絲的纖維如雲聚集。這些被稱爲多餘的財物,隨著月份獻給至尊。奪走我身上的溫煖,換取你眼前的恩寵。進入皇家庫房,嵗月久遠,終將化爲塵埃。

賞析

這首詩深刻揭示了唐代稅收制度的弊耑和貪官汙吏的橫行。白居易通過描述百姓的艱辛生活和官吏的貪婪行爲,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政治腐敗的強烈批判。詩中“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與“奪我身上煖,買爾眼前恩”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百姓的苦難和官吏的奢侈。結尾“進入瓊林庫,嵗久化爲塵”寓意深刻,暗示了貪腐行爲的虛無和最終的燬滅。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展現了白居易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和對社會正義的堅定追求。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