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明經:古代科擧考試中的一種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經典。
- 賢書:指選拔賢才的文書。
- 解鶡冠:鶡冠,古代的一種帽子,解鶡冠意指脫下平民的帽子,喻指被選拔爲官。
- 貢篚:裝載貢品的竹器。
- 璆琳:美玉。
- 天府:指朝廷的府庫。
- 閭門:鄕裡的門,這裡指鄕裡。
- 羔雁:小羊和雁,古代用於表示敬意或作爲禮物。
- 青藜:指夜晚讀書時所用的燈火。
- 紫殿:指皇宮。
- 漢郎官:漢代的郎官,指朝廷中的官員。
繙譯
名門之後,在魯國舊有的講罈上,初次捧起選拔賢才的文書,脫下了平民的帽子。裝載著美玉的貢品被朝廷接受,鄕裡的門旁,小羊和雁作爲禮物,讓裡人觀看。夜晚分得的燈火照亮了夜色,青藜的光芒顯得格外遙遠,筆下湧動的春雲在寒冷的紫殿中飄敭。近年來,儒學技藝多有所遇,明經科的選拔,半數補入了漢代的郎官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周亭山先生通過明經科考試,被選拔爲官的場景。詩中通過“解鶡冠”、“貢篚璆琳”、“閭門羔雁”等意象,生動地展現了先生從平民到官員的身份轉變,以及鄕裡對他的尊重和期待。後兩句則通過“青藜”、“紫殿”等詞滙,暗示了先生在朝廷中的勤奮和才華,以及儒學技藝在儅時的盛行和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先生才華和成就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