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

策府羣書代所耽,珠英玉屑卷中探。 曾聞乙夜開芝檢,敢望彤庭錫寶函。 子孺休稱三篋記,莊生漫向五車談。 從前亦恐酬清問,浩瀚青藜閣上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策府:古代帝王藏書的地方。
  • 珠英玉屑:比喻珍貴的書籍或知識。
  • 乙夜:深夜。
  • 芝檢:指珍貴的文書或書籍。
  • 彤庭:指皇宮。
  • :賜予。
  • 寶函:珍貴的函套,指珍貴的書籍。
  • 子孺:指兒童或年輕人。
  • 三篋記:指博學多識。
  • 莊生:指莊子,古代著名的哲學家。
  • 五車談:比喻學識淵博。
  • 酬清問:回答皇帝的詢問。
  • 浩瀚:廣大無邊。
  • 青藜閣:指藏書樓。

翻譯

在策府中,歷代帝王都沉迷於羣書之中,珍貴的書籍和知識就像珠英玉屑一樣被探尋。曾聽說在深夜開啓珍貴的文書,卻不敢奢望能在皇宮中得到賜予的寶貴書籍。年輕人不應自誇博學多識,莊子也不過是泛泛而談學識淵博。從前也許能夠回答皇帝的詢問,但在浩瀚的藏書樓中,我只能參悟其中的深意。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問的謙遜態度。詩中,「策府羣書」、「珠英玉屑」等詞描繪了知識的珍貴與豐富,而「乙夜開芝檢」、「彤庭錫寶函」則體現了對知識的追求與尊重。後半部分通過「子孺休稱三篋記」、「莊生漫向五車談」等句,展現了作者對學問的謙遜,認爲學識應深藏不露,不應自誇。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敬畏與追求。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