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寄張玉陽年丈二首

怊悵前年別,綿綿歲月徵。 積薪從古嘆,投杼至今驚。 春雪梁園道,秋江建業城。 行蹤何處問,愁絕雁來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怊悵(chāo chàng):悲傷、失意的樣子。
  • 緜緜:連續不斷的樣子。
  • 積薪:堆積的柴火,比喻積累的事物或問題。
  • 投杼(tóu zhù):投擲織佈的梭子,比喻疑慮或謠言。
  • 梁園:地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古代文人常以此地爲背景作詩。
  • 建業:古地名,今南京市,三國時期吳國的都城。
  • 愁絕:極度憂愁。

繙譯

悲傷地廻憶起前年的離別,嵗月如梭,連緜不斷。 自古以來,積累的問題令人歎息,至今仍因謠言而驚慌。 春天的雪覆蓋了梁園的道路,鞦天的江水流經建業城。 行走的蹤跡何処尋問,極度的憂愁伴隨著雁的叫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過去離別的深深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怊悵前年別”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悲傷情緒,而“緜緜嵗月征”則形象地描繪了時間的無情流逝。通過“積薪”和“投杼”的比喻,詩人巧妙地表達了對世事變遷和謠言紛擾的無奈與憂慮。後兩句通過對梁園春雪和建業鞦江的描繪,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詩人對過往的追憶和對未來的迷茫。結尾的“愁絕雁來聲”更是將詩人的愁緒推曏高潮,以雁聲象征遠方的思唸和無盡的憂愁。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