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彍騎(kuò qí):指快速的騎兵。
- 司農:古代官名,主管農業和財政。
- 白羽:指軍中的令旗,也象徵指揮官。
- 春障:春天的屏障,這裏指春天的邊防。
- 夕烽:夜晚的烽火,指邊境的警報。
- 節度:節度使,唐代設立的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 徹侯封:指極高的封爵。
翻譯
快速的騎兵並非少見,但司農每日供給不足。 黃金依舊鋪滿道路,白羽令旗從容轉動。 自古以來,春天是邊防的屏障,有誰會去關心夜晚的烽火? 那些節度使們已經吃得飽飽的,哪裏還會羨慕極高的封爵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邊防軍隊的描寫,反映了明代邊防的困境和軍人的無奈。詩中「彍騎名非少」與「司農日不供」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軍隊雖有實力卻因物資不足而受限的現實。後句「黃金仍道路,白羽轉從容」則通過象徵手法,暗示了儘管物資匱乏,但軍隊的指揮依然有序。最後兩句則諷刺了那些享受高位厚祿的節度使,他們已經滿足於現狀,不再追求更高的榮譽。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對軍人的同情。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當事君行 》 —— [ 明 ] 王世貞
- 《 庭有小方池延袤不盈丈種白蓮花且植五垂柳環之 》 —— [ 明 ] 王世貞
- 《 樂府變十九首治兵使者行當雁門太守 》 —— [ 明 ] 王世貞
- 《 秋夕同羅大參李憲副會王明輔方伯園亭 》 —— [ 明 ] 王世貞
- 《 風寒濟南道中兀坐肩輿不能開卷因即事戲作俳體六言解悶數之政得三十首當喚白家老婢讀之耳 》 —— [ 明 ] 王世貞
- 《 再用玉叔韻奉答 》 —— [ 明 ] 王世貞
- 《 人日同魏順甫過子與分韻棗字 》 —— [ 明 ] 王世貞
- 《 九日省中諸公邀遊兩高遇雨不遂小酌靈隱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