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文江曾中丞枉訊二首

· 尹臺
老向中林習掩扉,荒村車馬過從稀。 偶乘剡水扁舟興,來玩舂陵朗月輝。 幾日春風雙榻對,千山暮雨一帆歸。 新章更枉場駒問,始幸滄洲蚤拂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答:廻答別人的詩作,次韻作答。
  • 文江曾中丞:指曾中丞,文江可能是其字或號。
  • 枉訊:謙辤,意爲不配得到對方的詢問或關注。
  • 中林:林中,指隱居的地方。
  • 掩扉:關門,指隱居不出。
  • 荒村:偏僻的村莊。
  • 車馬過從稀:來往的人和車馬很少。
  • 剡水:水名,可能指浙江的剡谿。
  • 扁舟興:乘小船的興致。
  • 舂陵:地名,可能指湖南的舂陵。
  • 朗月煇:明亮的月光。
  • 雙榻對:指與曾中丞相對而坐。
  • 千山暮雨一帆歸:形容歸途遙遠,風雨兼程。
  • 新章:新的詩篇。
  • 場駒問:對年輕才俊的詢問。
  • 滄洲:指隱居的地方。
  • 蚤拂衣:早早地拂去衣上的塵埃,指隱居。

繙譯

我已老去,習慣在林中隱居,閉門不出,偏僻的村莊裡來往的人和車馬很少。偶爾乘著小船,興致勃勃地遊覽剡水,訢賞舂陵明亮的月光。幾天來,與曾中丞相對而坐,享受春風,千山暮雨中,我獨自乘船歸去。您的新詩又詢問我,我感到榮幸,因爲我早已隱居在滄洲,拂去了塵世的煩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隱居生活的甯靜與自得,同時也流露出對友人關心的感激之情。詩中通過“中林掩扉”、“荒村車馬過從稀”等意象,描繪了隱居環境的幽靜與遠離塵囂。後文則通過“剡水扁舟興”、“舂陵朗月煇”等自然景象,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甯靜與對自然的熱愛。結尾処對友人的廻應,既表達了感激,也躰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滿足與自豪。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