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李鴻臚爲大父北山先生求銘

名家閥閱未湮淪,繩武君今列從臣。 司馬正當求草日,杜陵猶有乞銘人。 操觚雅解親文史,委佩應堪侍禁宸。 海內相逢多世舊,休將薄俗浪悲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濮陽:地名,今河南省濮陽市。
  • 鴻臚:古代官職名,掌管朝會禮儀。
  • 大父:祖父。
  • 北山先生:人名,可能是李鴻臚的祖父。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
  • 名家:有名望的家族。
  • 閥閱:古代指有功勳的家族。
  • 湮淪:埋沒,不被人所知。
  • 繩武:繼承祖先的功業。
  • 從臣:隨從的臣子。
  • 司馬:古代官職名,掌管軍政。
  • 求草:請求寫文章。
  • 杜陵:地名,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古代文人多在此地求學。
  • 乞銘:請求寫銘文。
  • 操觚:執筆,指寫作。
  • 文史:文學和歷史。
  • 委佩:佩戴的飾物,這裏指擔任官職。
  • 禁宸:皇宮。
  • 世舊:世交,世代有交情的人。
  • 薄俗:淺薄的習俗。
  • 悲辛:悲傷和辛苦。

翻譯

來自濮陽的李鴻臚,爲了他的祖父北山先生請求我寫一篇銘文。 這個有名望的家族並未被埋沒,你繼承了祖先的功業,現在成爲了朝廷的從臣。 正當司馬需要文章的時候,杜陵還有人在請求寫銘文。 你擅長寫作,對文學和歷史有深刻的理解,佩戴着官職的飾物,應該能夠侍奉在皇宮之中。 在海內相遇的多是世代有交情的人,不要因爲淺薄的習俗而感到悲傷和辛苦。

賞析

這首作品是于慎行應李鴻臚之請爲其祖父北山先生所作的銘文。詩中,于慎行讚揚了李氏家族的名望和功業,並表達了對李鴻臚繼承家業、位列朝臣的肯定。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李鴻臚文學才能的認可,並鼓勵他不要被世俗所困,保持家族的傳統和榮耀。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對家族榮譽的尊重,也體現了對後輩的期望和鼓勵。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