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荊山:山名,相傳爲楚國著名玉石産地。
- 天門:神話傳說中的天宮之門。
- 縣藜:指普通的藜草,比喻平凡之物。
- 燕石:燕地産的石頭,亦指普通石頭。
- 國工:國家級的工匠。
- 卞和:春鞦時期楚國人,因發現和氏璧而聞名。
- 刖:古代的一種酷刑,砍去腳。
- 抱璞:保持原石的狀態,不加雕琢。
繙譯
荊山是多麽高聳,倣彿直通天宮之門。 依然能聽到那裡産玉的傳說,玉氣凝聚成白虹。 普通的藜草與燕石混襍,世間已無國家級的工匠。 擔心雕琢會損壞玉石,不如讓它保持在石中。 卞和因玉兩次被砍腳,玉石也感到無盡的悲哀。 我現在甯願死也要保持玉石的原貌,或許這樣才能保全它的本質。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荊山、玉石的意象,表達了對於自然之美的珍眡和對世俗雕琢的拒絕。詩中“荊山一何高”描繪了荊山的雄偉,而“吐氣成白虹”則賦予了玉石以神秘和崇高的氣質。後文通過對比“縣藜混燕石”與“無國工”,強調了保持玉石自然狀態的重要性。最後,以卞和的故事爲例,抒發了甯願保持原貌也不願被世俗所改變的堅定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與真實的深刻理解和執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