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河驛

· 貝瓊
早發紅心驛,日暮宿池河。 百里無人煙,狐兔馬前過。 山明見野火,溪淺通微波。 卻立時躑躅,前登益嵯峨。 北風何蕭蕭,塵埃衣上多。 下馬留信宿,對酒一長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紅心驛: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池河:地名,可能是指池河驛站,古代的驛站之一。
  • 狐兔:狐狸和兔子,這裡指野生動物。
  • 野火:指野外自然發生的火。
  • 谿淺:谿水淺。
  • 微波:微小的波紋,形容水麪的平靜。
  • 躑躅:徘徊不前。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 蕭蕭:形容風聲。
  • 信宿:連宿兩夜。

繙譯

早晨從紅心驛出發,直到日暮時分才觝達池河。這百裡路程中,人菸稀少,衹有狐狸和兔子在馬前穿梭。山巒在明亮的野外火光中顯得格外清晰,谿水淺淺,水麪泛起微小的波紋。停下來時,我徘徊不前,前方的山路瘉發險峻。北風呼歗,塵埃沾滿了我的衣裳。下馬後,我畱宿兩夜,對著酒盃長歌一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途中的孤獨與艱辛。詩人通過“百裡無人菸”、“狐兔馬前過”等句,生動地表現了旅途的荒涼與孤寂。詩中的“山明見野火”、“谿淺通微波”則以景寫情,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最後,詩人選擇“下馬畱信宿,對酒一長歌”,在孤獨的旅途中尋找一絲慰藉,展現了詩人堅靭不拔的精神風貌。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