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師廣助教登雨花臺

· 貝瓊
行行出城南,登高望三丘。 雉堞壯天居,宮殿若雲浮。 星分鬥牛野,水合江漢流。 蒼然淮上山,聚米當馬頭。 氣已無朔漠,人今冠中州。 慷慨憶當時,遠近開朱樓。 仙人翠羽帳,王母珊瑚鉤。 貂蟬靄七貴,車馬從五侯。 光輝互照耀,氣意何綢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雉堞(zhì dié):古代城牆上的矮牆,用於防禦和射擊。
  • 鬥牛:星宿名,指二十八宿中的鬥宿和牛宿。
  • 江漢:指長江和漢水。
  • 淮上:指淮河流域。
  • 朔漠:北方沙漠地帶。
  • 中州:指中原地區,即黃河中下游地區。
  • 貂蟬:指美女,這裏可能指貴族的服飾。
  • 七貴:指七個顯貴的家族或人物。
  • 五侯:指五個顯赫的貴族或官員。

翻譯

我走出城南,登上高處眺望三座山丘。城牆上的雉堞雄偉地守護着天子的居所,宮殿如同雲朵般飄浮。星宿分佈在鬥宿和牛宿的領域,水流匯聚了長江和漢水。淮河上游的山巒蒼茫,彷彿用米粒堆積成的馬頭。氣勢已經超越了北方的沙漠,人們如今在中原地區享有尊榮。我慷慨地回憶起往昔,遠近都建起了硃紅色的樓閣。仙人的翠羽帳篷,王母的珊瑚鉤飾。美女貂蟬在七貴之間飄渺,車馬隨從着五侯。光輝互相照耀,氣意何其纏綿。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雨花臺,遠眺城南景色的壯麗畫面。詩中,「雉堞壯天居,宮殿若雲浮」形象地描繪了城牆和宮殿的雄偉與飄渺,展現了皇城的莊嚴與神祕。通過「星分鬥牛野,水合江漢流」等句,詩人將天文地理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表達了對國家繁榮昌盛的自豪感。結尾處的「光輝互照耀,氣意何綢繆」則抒發了對往昔輝煌的懷念與對現實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開闊,情感深沉,展現了明代文人對國家的熱愛與對歷史的思考。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