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初度日偶成

· 貝瓊
吾生本如寄,有酒還自酣。 豈待三宜休,已知七不堪。 陶泓且當傳,孔方安可談。 觸網笑神龜,束身悲老蠶。 倘能從茲去,卜宅南山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辛亥: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初度日:生日。
  • 偶成:偶然寫成。
  • 吾生本如寄:我的一生就像寄居一樣。
  • 三宜休:指古代官員退休的三種條件。
  • 七不堪:指七種不堪忍受的情況,源自《世說新語》中嵇康的“七不堪”。
  • 陶泓:指陶淵明,泓指其詩文。
  • 孔方:指孔子,方指其學說。
  • 觸網:指陷入睏境。
  • 神龜:傳說中的神獸,象征長壽。
  • 束身:束縛自己。
  • 老蠶:比喻束縛自己,不得自由。
  • 蔔宅:選擇居住的地方。
  • 南山南:指南方的山,象征隱居之地。

繙譯

我的一生就像寄居一樣,衹要有酒就能自我陶醉。 何必等到滿足退休的條件,我已經知道有七種不堪忍受的情況。 陶淵明的詩文尚且可以流傳,孔子的學說又怎能輕易談論。 笑著看那些陷入睏境的神龜,悲歎那些束縛自己的老蠶。 如果能從此離去,我願意選擇在南山的南方隱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吾生本如寄”一句,道出了作者對人生的無常和短暫的認識,而“有酒還自酣”則展現了作者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後文通過對“三宜休”和“七不堪”的提及,暗示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自由的渴望。最後,作者以“蔔宅南山南”作爲願望的歸宿,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深切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心霛自由的情懷。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