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菊

· 貝瓊
日照東籠爛若霞,誤驚春色到山家。 宮人曉殢葡萄酒,道士秋開躑躅花。 莫擅鵝翎欺白雪,未論鶴頂養丹砂。 霜中苦節知誰並,雨裏寒香只自誇。 寂莫也羞彭澤陋,風流還競洛陽奢。 移樽九日來同賞,插帽休譏老孟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籠:指東方的山巒。
  • 爛若霞:形容色彩豔麗如霞光。
  • 誤驚春色:意外地以爲春天已經到來。
  • 宮人:宮中的侍女。
  • 曉殢:早晨醉意未消。
  • 葡萄酒:指美酒。
  • 躑躅花:一種秋季開花的植物。
  • 鵝翎:鵝的羽毛,比喻白色。
  • 鶴頂:鶴的頭部,常用來比喻紅色。
  • 丹砂:一種紅色的礦物,用於煉丹。
  • 苦節:指堅守節操。
  • 彭澤陋:指陶淵明在彭澤的簡樸生活。
  • 洛陽奢:指洛陽的繁華奢侈。
  • 九日:指重陽節。
  • 孟嘉:東晉時期的文學家,因其文風華麗而被批評。

翻譯

陽光照耀東方的山巒,色彩豔麗如同晚霞,意外地讓人以爲春天已經來到了山間人家。宮中的侍女早晨醉意未消,品嚐着美酒,道士在秋天開放了躑躅花。不要自誇鵝毛般的白雪,也不要討論鶴頂般的紅色丹砂。在霜中堅守節操,有誰能夠相比,在雨中散發寒香,只能自誇。寂寞中也羞於陶淵明在彭澤的簡樸,風流中還競逐洛陽的繁華奢侈。重陽節時帶來酒杯一同欣賞,不要嘲笑老孟嘉的插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山間的景色,通過對比春色與秋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讚歎和對節操的堅守。詩中「日照東籠爛若霞」一句,以絢麗的色彩開篇,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後文通過對宮人、道士的描寫,以及對白雪、丹砂的比喻,展現了秋日的多彩與深沉。尾聯則通過提及陶淵明和孟嘉,表達了對簡樸與奢華兩種生活態度的思考,體現了詩人的風流情懷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