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陸文寶挾筆過雲間持卷求餘言而一時縉紳之戶不啻百篇有論筆法自趙鬆雪用落墨而始廢者有爲筆卦者近世膚學

· 貝瓊
謾禿霜毫臨北海,更求雪繭寫蘭亭。 也知不改無鹽陋,浪抹青紅鬥尹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màn):隨意、漫不經心。
  • 禿:形容毛筆用久後筆尖磨損。
  • 霜毫:指毛筆。
  • 雪繭:形容紙張潔白如雪。
  • 無鹽:古代醜女,此処指自己書法不佳。
  • 浪抹:隨意塗抹。
  • 青紅:指顔色鮮豔的顔料。
  • 尹邢:指尹文和邢文,古代書法家,此処指高水平的書法。

繙譯

隨意地用磨損的毛筆臨摹北海碑,又想求得潔白如雪的紙張來書寫《蘭亭序》。 雖然知道自己的書法依舊醜陋,但還是隨意塗抹鮮豔的顔色,試圖與高水平的書法家相比。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自己書法的不佳,表達了作者對書法藝術的謙遜態度。詩中“謾禿霜毫臨北海”與“更求雪繭寫蘭亭”形成對比,既展現了作者對書法的熱愛,也透露出對自身技藝的自嘲。末句“浪抹青紅鬭尹邢”則進一步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對書法藝術追求的執著與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省。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