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馬文壁畫二首

· 貝瓊
龍江今喜對,雁蕩昔曾聞。 樹黑深藏雨,山青半出雲。 行人知虎跡,仙客問羊羣。 老我來何日,林泉定許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江: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某條江河。
  • 雁蕩:即雁蕩山,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 樹黑:形容樹木茂密,顔色深沉。
  • 山青:形容山色翠綠。
  • 行人知虎跡:行人能夠辨認出老虎的蹤跡,暗示山林中有野獸出沒。
  • 仙客問羊群:仙客詢問羊群的情況,這裡的“仙客”可能指隱士或道士,羊群則可能是指山中的野生羊。
  • 老我來何日:詩人自問何時能夠老去,意指希望早日歸隱。
  • 林泉:指山林泉水,常用來代指隱居之地。
  • 定許分:一定允許我分享,即希望能夠得到隱居的機會。

繙譯

如今有幸麪對龍江,昔日曾聽聞雁蕩山的美名。 茂密的樹木深藏著雨意,青山半隱半現於雲霧之中。 行人能夠辨認出老虎的蹤跡,仙客詢問山中的羊群。 我自問何時能夠老去,希望林泉之地能允許我隱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龍江和雁蕩山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山林景象。詩中“樹黑深藏雨,山青半出雲”一句,以色彩和光影的變化,巧妙地勾勒出了山林的靜謐與深邃。後兩句通過行人和仙客的對話,增添了詩意的神秘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隱逸生活的渴望。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