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將軍歌

· 貝瓊
漢家李廣舊無雙,年少提兵飛度江。 黃石素書心已授,龍文赤鼎手能扛。 不作諸生自辛苦,千金結客輕如土。 朝呼野外黃頭鶻,夜殺山中雲毛虎。 天子詔書開四夷,五年出塞事徵西。 三冬冰雪皴人肉,萬里關山闢馬蹄。 今日相看鳳陽道,繡袍換酒情編好。 虎符金印來未遲,鐵硯毛錐吾已老。 豪俠平生感慨多,尊前擊劍起高歌。 定知班固文章在,爲勒燕然示不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石素書:指黃石公所授的兵書,傳說中的兵法祕籍。
  • 龍文赤鼎:指古代傳說中的神器,象徵權力和力量。
  • (káng):舉起,擡起。
  • 黃頭鶻:指獵鷹,用於打獵的猛禽。
  • 雲毛虎:指山中的猛虎,雲毛形容其毛色斑斕。
  • (cūn):皮膚因寒冷而裂開。
  • 毛錐:指毛筆,這裏比喻文職工作。
  • 燕然:山名,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古代常用來象徵邊疆。

翻譯

李將軍,漢家的李廣,昔日無雙的英雄,年輕時率兵飛渡長江。他已得黃石公傳授的兵書,手持龍文赤鼎,力大無窮。他不是書生,卻自甘辛苦,千金結交朋友,視金錢如土。白天呼喚獵鷹去野外打獵,夜晚則獵殺山中的斑斕猛虎。天子下詔,開啓四方邊疆,五年間出塞征戰西方。冬天的冰雪使人的皮膚裂開,萬里關山間馬蹄開闢道路。今日在鳳陽道上相遇,換上繡袍,情誼深厚。虎符金印即將到來,但我已老,鐵硯毛筆已不再適用。平生豪俠,感慨良多,舉杯擊劍,高歌一曲。定知班固的文章將永存,爲了刻石燕然,展示不朽的功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李將軍的英勇形象和豪邁情懷。通過「黃石素書」、「龍文赤鼎」等象徵性語言,展現了李將軍的軍事才能和力量。詩中「朝呼野外黃頭鶻,夜殺山中雲毛虎」生動描繪了李將軍的日常生活,充滿了戰鬥與狩獵的激情。後文通過對比李將軍的軍事生涯與自己的文職老去,表達了作者對英雄時代的懷念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開闊,展現了明代邊塞詩的特色。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