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行

家家望秋月,不及秋山望。山中萬境長寂寥,夜夜孤明我山上。 海人皆言生海東,山人自謂出山中。憂虞歡樂皆佔月,月本無心同不同。 自從有月山不改,古人望盡今人在。不知萬世今夜時,孤月將□誰更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寂寥(jì liáo):形容環境非常安靜,空曠無人。
  • 孤明:獨自明亮。
  • 憂虞(yōu yú):憂慮。
  • 歡樂:快樂。
  • 萬世:指很長的時間。
  • :將要,打算。

翻譯

家家戶戶都盼望着秋天的月亮,但總覺得不如在秋天的山上觀賞。山中的世界總是那麼寂靜,每個夜晚,只有我山上的月亮獨自明亮。

海邊的居民都說他們來自海的東邊,而我這個山裏人自然是從山中來的。無論是憂慮還是快樂,人們都習慣於寄託在月亮上,但月亮本身並無心意,與我們的情感無關。

自從有了月亮,山就未曾改變,古人和今人都在望着它。不知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今夜的月亮,將等待着誰。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秋月和秋山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獨特感受。詩中,「山中萬境長寂寥,夜夜孤明我山上」描繪了山中的寧靜和月光的孤獨,形成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後文通過對「海人」和「山人」的對比,以及對月亮情感寄託的反思,進一步深化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關係的思考。最後,詩人對時間的流逝和月亮的永恆提出了疑問,引發讀者對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